发布时间:2021-06-30 浏览次数 :0
冠状病毒属
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是一组能够导致人类和动物发病的病毒,常能够引起人类发生从普通感冒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多种疾病。在流行期间,占成人社区获得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的三分之一,而且也可在儿童和成人中引起严重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冠状病毒可通过与感染的分泌物或气溶胶液滴直接接触而传播。经典冠状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冠状病毒是已知 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长度是27-32 kb。
冠状病毒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广泛分布,蝙蝠是拥有最多基因型的宿主。
● 基因组特征
冠状病毒是已知 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长度为 27-32kb。冠状病毒全基因组通常含有 7个开放阅读框,每相邻两基因之间存在间隔序列,5 ’ 端为非编码区帽子结构,3 ’ 端为多聚腺苷酸非编码区;从 5 ’端起约占据全基因组的三分之二的 ORF1(包含ORF1a和1b)也称为复制酶基因,负责编码16个以上与病毒复制相关的非结构蛋白;靠近 3 ’端的 4个开放阅读框,依次编码
S蛋白(spikeprotein) 、E蛋白(envelopeprotein) 、M蛋白(membraneprotein) 和N蛋白(nucleoprotein) ;S基因与 M基因之间还含有一个非结构蛋白 NS3 。
● 冠状病毒检测解决方案
荧光定量 PCR检测
荧光定量 PCR法是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常用方法之一,可用于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研究、排除诊断等。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以准确快速提供目标病毒的检测结果。该方法可以针对多种样本类型进行检测,包括病毒培养物、拭子洗液、血清、血浆等。
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测序主要用于冠状病毒病原学研究。通过基因组测序,可以掌握冠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进化过程,对于确定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冠状病毒的分类,以及制定防控策略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以外,也为冠状病毒感染机制研究和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
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可以用于冠状病毒的扩增,以便进行保存和进行其他研究。也可以通过建立细胞模型,研究冠状病毒病原学和感染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
● 病原分离鉴定服务
基因组测序一般先将样本制成匀浆并进行过滤,取上清用于RNA提取;提取的RNA在进行去除DNA和核糖体RNA后,通过体外随机引物反转录进行建库;测序在二代或三代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去除宿主基因组序列后进行拼接,此次病原学鉴定应该同时使用了二代和三代测序平台,才能短时间内获得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本过程需要2~3天)。
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后,通过设计引物进行PCR反应,可以对样本的核酸进行检测,来确定样本中是否含有该病毒的核酸(本过程1~2天即可)。肺泡灌洗液、咽拭子、血液等宿主来源并包含病毒的物质称病料,病毒分离时,传代细胞系、原代细胞是常用的分离方法,动物接种、鸡胚接种必要时也可用于病毒分离。分离成功的病毒,首选细胞培养的方式进行扩增,动物、鸡胚和组织也可用于病毒扩增培养,培养后的纯病毒可用于鉴定、分型、感染特性和致病特性等研究(该过程时间一般较长,但由于有SARS的经验,顺利的话3~5天)。
● 相关产品&试剂盒
艾柏森基于专业的30余人的技术团队,所有人均具有生物医学背景,有多年的医院检验科分子诊断实验操作经验或者高校实验室经验,倾力推出如下Wuhan-Hu-1病毒相关蛋白以及检测试剂盒,为您的冠状病毒研究助力,提供最详细的一站式解决方案——